中国人民大学冯惠玲教授、刘越男教授莅临我系作学术讲座

发布日期: 2020/10/23  投稿: 卢芷晴    部门:    浏览次数:   

2020年10月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冯惠玲一级教授、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院长刘越男教授应邀来WilliamHill官方网址作学术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段勇教授接见了两位教授,并就WilliamHill官方网址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问题,与两位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图情档系领导参加了讨论活动。学术报告由图书情报档案系主任金波教授主持。金波教授代表我系对冯惠玲教授、刘越男教授来WilliamHill官方网址作学术报告表示热烈欢迎,图情档系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冯惠玲教授以“数字人文:信息资源管理的新天地”为题,首先阐释了全球性“数字人文”研究热潮对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冲击与反思。在这股浪潮推动下,iSchools(国际信息学院联盟)新增数据科学与数字人文两个学科方向并成立国际课程委员会,表明了数字人文研究是全球性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紧接着冯惠玲教授围绕“现状、案例、概念、变革”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数字人文与信息资源管理的密切关系。关于数字人文的发展现状,冯惠玲教授认为,虽然真正出现“数字人文”概念的历史并不长,但数字人文具备科研、实践和教育三位一体的特点,涵盖文学、历史、语言、艺术等多个领域,因而成为新的全球性研究热点。在此基础上,冯惠玲教授通过分享威尼斯时光机、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家谱知识服务平台、浙江台州仙居县高迁村数字记忆专题网站四个案例,将当前数字人文项目的实现原理概括为:数字化(载体转换)、文本化(OCR识别)、数据化(提取实体、语义表达)、结构化(知识组织)、可视化(图形映射),由此实现提高文本分析效率、发现人工难以解决的新知、呈现复杂知识结构的效果。针对“数字人文”概念的定义,冯惠玲教授指出当前数字人文的唯一性概念并不存在,但数字人文的边界、条件问题依然值得思考。此外,冯惠玲教授认为,数字人文也带来了学术变革、知识生产范式变化、多学科融合三大变革,特别强调,数字人文并非人文学科和数字技术的简单相加,而是数字科技与人文学术、量化计算与质化研究的相融合,在此背景下数字人文的外延变得复杂多样。最后冯惠玲教授总结道:档案、文献资源管理机构(文化记忆机构)等部门本身拥有项目设计、数字技术、数据资源等方面优势,自然顺理成章地成为数字人文的一方主力,反过来,数字人文也会成为信息资源管理的一片新天地!

B820

刘越男教授带来题为“探索电子文件管理新世界”的学术报告。刘越男教授首先提出了如何理解“新世界”的两个角度:电子文件管理是档案管理的新世界和新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走进新世界。她指出,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的巨大差异,决定其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管理模式乃至管理体制的改变,同时明确了数字时代档案管理对象的变化、虚拟与现实的孪生问题,提出未来电子文件的真正来源将会是机器的自动生产,电子文件数量的剧增与类型的多样化,因而需要探索更多的模拟态、数据态、互动式、体验式的电子文件新认知。“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是什么样的?”刘越男教授抛砖引玉式地提出电子文件工作的定位问题。电子文件管理工作,一是为国家治理服务,二是人类文明传承的体现,刘越男教授通过播放电影《流浪地球》的片段,形象生动地向我们阐述了建立人类数字资源库对于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性,强调“图情档工作虽然目前可能不是最热门,但是对于整个人类的发展来讲,是根本性的、基础性的事业”。随后,刘越男教授分析了电子文件管理在管控载体、服务平台、治理对象的三个转变,并针对性地给出技术、管理、业务三个层面的应对方法,强调应该主动使用新技术,通过系统衔接管控具体模块要求,重新阐释数字时代下的固有理论。

19C85

讲座结束后,台下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提问环节,提出诸多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如淘宝交易记录怎么管理、档案部门如何主动融入政府数据管理、人工智能在档案工作方面的应用等,两位教授耐心地一一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D6B1

在此次学术活动的最后,我系师生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两位教授的感谢。玉壶存冰心,师生似友亲,专家教授们的循循善诱如春风化雨,让讲座现场激荡着思想的灵感与花火,帮助我系师生开阔知识视野,涉猎研究前沿,掌握学界动向。同时,严谨治学、思辨创新的学术精神也激励着我系学子主动响应时代号召,认清发展潮流,拥抱技术变革,为实现图情档学科在数据科学时代的融合性、跨越式发展增添自己的薪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