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坚

发布日期: 2022/10/26  投稿: 卫军朝    部门:    浏览次数:   

   

   教授,博士生导师

   williamhill官网副院长

   Email:jxshu@shu.edu.cn

   研究方向:考古学、艺术史、博物馆学、物质文化研究和文化遗产研究



个人简介:

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博士。williamhill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负责人资质。中国考古学会理事,上海人类学会理事,贵州人类学会顾问,吴文化博物馆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神话研究院学术委员。曾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理教授、法国高等人文研究基金会爱马仕学人、中山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驻院学人、日本创价大学访问教授和美国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主持美国温纳—格兰人类学基金会、大英图书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日本住友财团和国家社科基金支持的多项研究计划,担任多项国际性文化遗产保护计划首席专家。参与和主持武陵山区山地遗址、环北部湾地带贝丘遗址、洛阳金村东周王陵、越南东山遗址、比利时弗兰德斯战地遗址等调查和发掘。主持山西青铜博物馆、上海歌德开放空间、广东美术馆、洛阳博物馆、苏州湾博物馆等多家博物馆常设展和特展策展。主持湖南、广东、贵州和云南等地生态博物馆、社区考古学和村史计划。代表作包括《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和《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

教育背景:

1990-1995年北京大学考古学系,获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学士学位

1995-1998年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获艺术史与考古学硕士学位

1997-2000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获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博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2018年任教于中山大学历史学系

2019年至今任教于WilliamHill官方网址历史学系、williamhill官网

科研项目:

1.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研究项目“梯玛:湘西的萨满教”,2008-2010年。

2. 日本住友基金会研究项目“鸟居龙藏的西南之行:一百年之后的回访”, 2011-2012年。

3. 大英图书馆濒危档案研究项目“黔南私人收藏水书的整理与研究”,2011-2015年。

4. 日本住友基金会研究项目“滨田耕作与中国考古学:发掘、写作和私人交往”, 2012-2013年。

5. 大英图书馆濒危档案研究项目“滇南越北瑶文文献的整理与研究”, 2012-2016年。

6. 日本创价大学中日友好学术研究资助计划出版项目“《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的出版”, 2016-2017年。

7. 中山大学重大项目和新兴学科培育项目“山地考古学的理论、方法与实践”, 2016-2018年。

8.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委托项目“翠亨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利用”,2017-2018年。

9. 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加拿大多伦多安大略博物馆馆藏中国青铜兵器综合研究”,2018-2022年。

10. 克拉玛依文旅局委托项目“中国石油博物馆项目建议书及可行性研究”,2023-2024年。

近年主要作品

专著

1. 《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

2.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 《名山:作为思想史的早期中国博物馆史》,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年。

4. 《时惟礼崇:东周之前青铜兵器的物质文化研究(修订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

合著及译著

1. 译著,《中国艺术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2. 译著,《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3. 译著,《第五次开始》,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4. 译著,《阅读过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5. 译著,《现在的过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6. 译著,《中国艺术史(第七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

学术论文

1. 《喀左铜器群再检讨:从器物学模式到行为考古学取向》,《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4期。

2. 《宾福德、过程主义和中国考古学》,《考古与文物》2011年第3期。

3. 《作为南越考古学起点的龟岗和猫儿岗:发现与方法》,《历史人类学学刊》第9卷第1期,2011年。

4. 《社区考古学:遗产保护策略还是考古学研究取向》,《东南文化》2011年第5期。

5. 《弥生铜铎和日本青铜文化的传入》,《南京博物院集刊》第13辑,2011年。

6. 《未被认可的出版物和考古学》,《读书》2012年第3期。

7. 《滇池地区青铜文化漆器管窥:以羊甫头为中心》,《考古与文物》2012年第5期。

8. “A Digitization Project on Dongjing: Redefining its Concept and Collection”, Microfilm and Digitization Review, vol. 41, no. 2: 83-86, 2012.

9. 《跨越边界:铜鼓民族考古学的三个范式》,《学术月刊》2013年第12期。

10. 《出入东林:村史计划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文化遗产》2013年第12期。

11. 《发现甲骨:考古学史的视角和写法》,《华夏考古》2014年第4期。

12. 《山地上的中国:在永顺老司城阅读多元文明体系》,《中国文化遗产》2015年第10期。

13. 《走出收藏史,走向思想史》,《中国博物馆》2015年第4期。

14. 《金村镜像:考古学史和物质文化的建构》,《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论文集》,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年。

15. 《再造金村:洛阳珍稀文物的失而复得之路》,《美成在久》第17期,2017年。

16. “Imperial Archaeology or an Archaeology of Exoticism? Victor Segalen’s Expeditions i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China”, Unmasking Ideology: The Vocabulary, Symbols, and Legacy of Imperial and Colonial Archaeology, eds. Bonnie Effros and Guolong Lai, 275-297, Los Angles: 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UCLA, 2018.

17. “Review of Piecing Together Sha-po”, Asian Perspectives, vol. 57, no. 2: 11-14, 2018.

18. 《从金村出发:告别器物学,走向生命史》,《文艺研究》2020年第12期。

19. 《三角缘神兽镜再检讨:从金石学、以物证史到历史考古学》,《学术月刊》2022年第3期。

20. 《突出的普遍价值、全球在地性与全球考古学》,《中国文化遗产》2022年第6期;《新华文摘》2023年第5期。

其他文章

1. 《<新全球史>的新意》,《博览群书》2008年第11期。

2. 《义务教育的文化遗产保护责任》,《南方周末 自由谈》2008年4月3日。

3. 《水上唱着什么歌》,《南方周末 自由谈》2008年10月22日。

4. 《谁都拥有被记忆的权利》,《南方周末 自由谈》2008年11月19日。

5. 《结构主义大师和中国》,《亚洲周刊》2009年11月28日。

6. 《民主是种游戏规则》,《南方周末 自由谈》2010年6月17日。

7. 《误读密尔,误解博雅》,《南方周末 自由谈》2010年9月16日。

8. 《超越性别的性别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6月3日。

9. 《我们这个时代的通俗考古学作家》,《东方早报 艺术周刊》2013年6月5日。

10. “A shifting identification: from Kanto Totofuku Museum to Lvshun Museum”, COMCOL newsletter, no. 23: 8-9, 2013.

11. 《和声:清末民国博物馆的众流格局》,《东方早报 艺术周刊》2014年5月14日。

12. 《铜鼓为何而鸣》,《中华遗产》2015年第5期。

13. 《回望来时路》,《人民日报》2017年2月14日。

14. 《博物馆中的“超连”史》,《人民日报》2018年5月16日。

15. 《打开金村之门》,洪子诚、卢迎华《我在哪儿错过了你》,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16. 《传统离未来有多远》,《人民日报》2019年5月12日。

17. 《博物馆还需要物吗?》,《光明日报》2019年9月10日。

18. 《未来考古学:未来的考古学家如何看待我们和当下?》,《信睿周刊》第14期,2019年11月。

19. 《叩问铜鼓之旅》,《信睿周报》2019年12月24日。

20. 《博物馆的“无界”之路》,《人民日报》2020年5月16日。

21. 《幸有经典确定基调》,《南方周末》2020年10月22日。

22. 《我们需要拥有自己身边的博物馆》,《人民日报》2021年5月21日。

23. 《将自身作为当代文化的鲜活元素,博物馆迎来开放的3.0时代》,《文汇报》2021年8月14日。

24. 《让博物馆成为“城市会客厅”》,《人民日报》2022年5月28日。

25. 《化私为公:帝室遗产转型与故宫博物院的创建》,《读书杂志》(香港)总第5期,2022年7月。

26. 《从布朗利埠、吉美到卢浮宫——全球艺术史的来路和走向》,《信睿周报》第100期,2023年6月。

27. 《关于考古的一切,我很好奇》,《奇妙博物馆》2023年第10期。

28. 《博物馆既是一座宝库,也是一所大学校》,《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5月20日。

29. 《神庙消亡,神庙永存》,《信睿周报》第127期,2024年9月。

30. 《盒子,不是盒子,不止是盒子》,《信睿周报》第133期,2024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