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守永

发布日期: 2022/10/26  投稿: 卫军朝    部门:    浏览次数:   


   

   教授

   WilliamHill官方网址图书馆馆长

   Email:spann@shu.edu.cn

   研究方向:博物馆学、考古学、人类学



个人简介:

 潘守永,人类学家、博物馆学家,WilliamHill官方网址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新博物馆学、博物馆人类学与社会文化变迁。参与国家博物馆分级评估标准的制定、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与国家博物馆条例的撰写。参与主持了中国体育博物馆、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群、浙江松阳乡村(生态)博物馆群、山西太行三村生态博物馆的策划和建设。是第三代生态博物馆运动的参与者与领导者,在国际博物馆学界有重要影响。

教育背景:

1996-1999,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文化人类学)博士学位

1989-1993,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硕士学位

1985-1989,吉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历史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00—2018,中央民族大学

2019至今,WilliamHill官方网址

科研论文:

1.PAN, Shouyong, ‘Local Histories and New Museology Approach in China’, IN World Anthropology in Practice: Situated Perspectives, Global Knowledge(ASA Monographs 52), ISSN 0066-9679,London: Bloomsbury Academic, 2016

2.PAN, Shouyong, ‘The Social Benefits of Heritage and Chinese Ethnic Minorities: The New Museum Movement in Rural China’, Museum International, No.251,September, 2011(A+刊物)

3.PAN, Shouyong, New Museology and Local Historical Narrative in China, Museums and Local Community, ICOM-Korea, 2016,9(地方历史叙事与新博物馆学的兴起)

4.Research Report on China Museums Development and Career/Professional Training, British Council, 2016 (英国国会咨询报告《中国博物馆发展状况与职业培训情况的研究报告》,2016年》

5.Museums and Protection of Cultural Intangible Heritage, MUSEUM INTERNATIONAL 237/238,12-19(联合国教科文组织,5种文字出版),2008

6.n Social Stratification and Mobility, 2010, 28(1): 91-108.

7.潘守永.生态(社区)博物馆的中国经验与学术性批判,东南文化2017年6期

8.马萍 潘守永.论博物馆语境下的创伤记忆表征美学—真实在场感的内涵与展示策略,中国博物馆2017年1期

9.马萍 潘守永.博物馆:如何面对敏感话题?博物院2017年5期018-023

10.马萍 潘守永.从仪式性看纪念馆的文化展演实践.东南文化2017年2期115-121

11.潘守永等,博物馆(展览)关注度排行榜2014年第三季度.国际博物馆(全球中文版)2014年,253-256期

12.潘守永等.博物馆研究中的“五观”:国际博物馆学百年发展的学术思考.中国博物馆2014年2期

13.潘守永等.(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笔谈)多样性、藏品与沟通,在史密森博物馆群的亲身经历与省思:东南文化2014年3期

14.潘守永.第三代生态博物馆与安吉生态博物馆群建设的理论思考.东南文化2013年6期

15.潘守永.地域博物馆学理论与村寨博物馆形态的发展:基于中国经验的讨论.《北京民俗论丛》2013年1月,学苑出版社

16.潘守永.博物馆(记忆+创新)=社会变革,光明日报2013年5月18日/第012版

17.潘守永.博物馆使命的复杂性.中国博物馆2013年3期

18.潘守永.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生态博物馆建设困境.赣南师范学院学院2013年4期

19.潘守永等.“探索诗意的栖居方式 浙江安吉探索建设县城范围的生态博物馆”,主题研讨.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第01期

20.潘守永等.龙脊壮族生态博物馆的现在和未来.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第06期

21.潘守永.生态博物馆在中国.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第06期

22.潘守永.生态博物馆在中国的发展:历时性 的观察与思考.中国博物馆2011年第合刊

23.潘守永等.生态博物馆只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固定的模式(对话).文化月刊2011年10月

24.潘守永访谈录.拆村并居:小城镇建设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中华民居2011年11月

25.潘守永等.传统民居文化遗产保护形式的有益探索—山西省平顺县岳家寨民族文化保护实践.中华民居2011年11月

26.潘守永,覃琛.湖南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访谈录.中国博物馆2011年第01期

27.潘守永等.“读中国,识汉字”中华遗产2010年10月

28.潘守永.历史展览的境界:简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走向盛唐》展.陕西历史博物馆馆刊2011年20期

29.潘守永等。林耀华学术行年简谱与主要著作目录。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02期

30.潘守永等。林耀华与中国西南民族研究——为纪念林耀华百年诞辰而作。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31.潘守永等。民族地区博物馆的历史、现状研究报告。中国社科院《中国民族文化发展报告蓝皮书》,民族出版社2009年

32.潘守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博物馆的当代责任。北京观察2008年7期

33.潘守永等。开创中国的影视人类学体系。《民族研究 》(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影视艺术》2001年)2001年3期

34.潘守永等。鹰攫人首玉佩与早期中国神像模式研究。《民族艺术》(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学》2001年4期)2001年2期

35.潘守永等 古代玉器上十字花纹的含义。《民族艺术》(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宗教学》2001年2期)2000年4期

36.潘守永等“虎食人卣”的文化阐释—兼论古代艺术中的人兽母题《民族艺术》(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造型艺术》2001年2期)2000年2期

37.潘守永《重返中国人类学的“古典时代”》,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2期,

38.潘守永等 物质文化研究:基本概念与理论框架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2000年2期,

39.潘守永等 21世纪中国人类学的若干展望》(笔谈)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0年1期

40.潘守永等 人类学田野研究的几点思考《中央民族大学学报》(收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9年4期1999年2期

学术专著

2002,《黄金帝国的落日》(3人合著),重庆出版社

2001,《黄河流域的文化,服饰篇》(3人合著),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0年,《中国古玉文化》(2人合著),中国书店

1996年,《佛教工艺杂项》,天津人民出版社

科研项目:

1.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岭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研究”,子项目负责人“传统村落、乡村遗产与乡村博物馆研究”,2017-2019

2 .英国国家人文基金重大项目(编号AHRC 2014-2019),”Assembling Alternative Futures for Heritage”,项目负责人(项目管理人PI-Dr Rodney Harrison at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3.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科技)司专项委托,“国家博物馆体系研究”,2017-2018

4.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科技)司专项委托,“德法收藏中国流失文物现状调查研究”,2018-2020

5. 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委托专项,“中国体育博物馆新馆建设替代方案研究”,2017-2018

6.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国务院专项),《中国文物志》中的“事业编”之“博物馆公共服务”节撰稿,2016-2018

7. 国家重点出版项目,《中国大百科全书•博物馆卷》(修订版)•机构词条(通条与专条),国家文物局主持,2018-2019

8. 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研究项目(课题),“中国传统村落深入调查与价值研究”(经济文化类型(生业模式)研究),2018-2019

9. 2018-2019年中央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和特色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项目,“民族学” 项目之“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研究”(子项目)负责人,2018-2020

10. 国际博物馆杂志专项委托,“中国博物馆社会(媒体)影响力排行榜”,2017-2019

其他在研项目,有北京市社科规划项目“北京永定河文化生态博物馆前置研究”(主持)、“北京西山大道线路文化遗产调查研究”(主要成员)、“高原学者计划项目”等

科研获奖:

中华优秀出版物奖(2016,博物馆里的中国),中国出版政府奖(2017年,博物馆里的中国丛书), 中国图书奖(人类学通论,参编),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多项。